《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鹦鹉羽毛脱落离开金殿,独自在墙壁上哀鸣。后两句写能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被遗弃,最后飞向出生地。作者以鹦鹉自比,通过鹦鹉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情怀。题画与言情,两相啮合,取譬精巧,天衣无缝,由此可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拼音:
luò yǔ cí jīn diàn,gū míng zhà xiù yī。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néng yán zhōng jiàn qì,hái xiàng lǒng xī fēi。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翻译:
落羽的凤凰不如鸡,离开了金銮殿,只好扇动锦衣孤寂哀鸣。
枪打出头鸟,谁叫你那么喜欢提意见?那么会说话?那么会作诗?让笨嘴鸟儿妒忌,现如今只好飞回陇西的故林了。
赏析:
四句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前两句说,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后两句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西出生之地,实际上也是在说,自己敢于陈述意见,终究见弃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
诗中以“陇西”与“金殿”对举,“孤鸣”和“能言”相对,矛盾中写出不被重用的失落,感受尤为强烈。 [2-3]古时陇西盛产鹦鹉,而陇西正是李白郡望,“陇西”一语双关,既写鹦鹉之失落又写自己出世归去之意。诗歌主要反映的是诗人不被重用的无奈,回“陇西”故乡似孔子的返回鲁国,均有远大志向不能实现的喟叹。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