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雨》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了远山和庭院雨景如烟的景象,而黎庶老叟还在劳作之中,如此气节,作者自己的悠闲与老叟的劳作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顿生感慨,透露出淡淡的忧愁。全诗给人一种自我反思与怜悯劳动者的胸怀。
对雨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拼音:
juàn lián liáo jǔ mù,lù shī cǎo mián qiān。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
gǔ xiù cáng yún cuì,kōng tíng zhī suì yān。
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shuǐ wén chóu bù qǐ,fēng xiàn zhòng nán qiān。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
jǐn rì fú lí sǒu,wǎng lái jiāng shù qián。
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翻译:
烟雨朦胧,诗人卷起窗帘抬头向外眺望,雨水打湿是木,那蓊蓊郁郁的是看上去柔软、薄弱像丝绵一样,很是茂盛的样子。
那边的一个神秘的石洞上浮着稀疏的白雾,庭院上面到处充满了支离破碎的细烟。
雨点轻打江水,一注注水纹向四周散去,犹如忧愁四散,其实他并无法真正的忧愁。吹拂的风像千斤重,难以连成一片,断断续续。
终日忙碌的老农忙于耕种,在这样阴沉潮湿的天气也不休息一刻,趁着烟雨天耕种江边上肥沃的田地,江边上一片繁忙。
赏析:
李白写的这首五言律诗,写了卷帘抬头向外望去,雨水将草打湿,峰峦,古洞和庭院中雨丝如毛如烟的场景,转而诗中呈现微微的忧愁,因为作者看到辛苦的农民还在劳作,为了生计一刻不停,很是辛苦,不经为他们感到难过。这是一首描写雨景的五言律诗,诗人李白用抒情的手法细腻的文字,勾勒出烟雨濛濛的画面:诗人百无聊赖伫立窗前,如丝般细雨润湿着窗外的一切。花草凝露,古岫雾掩,空庭弥烟水纹轻皱,微风吹过,细雨风舞,更有农夫事忙,欲避雨小而心有不舍,往来穿梭。雨对于诗人总是会勾起无限遐思,心潮涌动。 李白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境界阔大,心牵黎庶,便是大笔杖!何况中间两联又对得那样工稳。”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