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2022-05-26 11:11:03 字体:简体 繁體
  本文目录:
  5、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的作者

  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拼音:

  zuó rì dēng gāo bà,jīn zhāo gèng jǔ shāng。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jú huā hé tài kǔ,zāo cǐ liǎng chóng yáng?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翻译:

  昨天已经登高采菊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酒杯。

  菊花在世为何这样受苦,遭遇双重阳采摘的伤悲?


  赏析:

  唐宋时期,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诗人两度登高饮酒,正见其愁怀之难以排解。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于是他痛苦地发出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重创的叹问。

  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从这里也可以见出诗人心思细腻,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对大量采摘菊花的行为感到不安。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

  《九月十日即事》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从这首诗看,李白和杜甫“诗的格调情趣完全相同,把李白豪迈之气差不多洗脱干净了。简单二十个字,不仅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两次大蹭蹬的——赐金还山与长流夜郎。花遭两次重阳,人遭两次重伤。语甚平淡,而意却深远,好像在对自己唱安眠歌了”。此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