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部署60万军队,准备分兵九路“闪击延安”。
在国民党操纵的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通过了反共的决议案。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及时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并动员解放区军民积极准备保卫边区,全国人民纷纷反对,形成了广泛的抗议运动,至10月,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第三次反共高潮始末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日本在亚太战区丧失主动权。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力量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国民党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3月,以蒋介石名义出版了一本《中国之命运》的书。书中诬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军阀”、“新式割据”。
5月15日,共产国际解散,国民党借机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
6月18日,胡宗南根据蒋介石的密令,开始筹备闪击延安。
7月4日,毛泽东急电董必武:蒋介石调集兵力包围陕甘宁边区,战事有数日内爆发的可能,形势极度紧张。须立即将上述情况向外传播,特别通知英美有关人员。
7月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做好军事准备,同时开展宣传斗争,宣传散布至西安、重庆各地及英、美、苏各国。
7月4日和6日,朱德分别向胡宗南和蒋介石致电,严正抗议胡宗南的挑衅。
共产党发表文件,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团结的行径。
7月9日,延安三万人举行集会游行,呼吁团结抗日、反对内战。
7月12日,毛泽东发表社论,严正指出:国民党“撤退河防大军,准备进攻边区,发动内战,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是不能容许的。”号召人民起来制止内战。在军事上,坚决地回击国民党军队的试探性进攻。
国民党企图掀起第三次反共磨擦,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谴责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苏联报刊认为,国民党“破坏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事合作,简直是帮助日寇征服中国。
苏、美、英等国大使还召开会议,警告蒋介石不得发动内战,否则停止援助。
在遭到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军事上也无机可乘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0日命令胡宗南停止行动。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行动被制止了。
三次反共高潮
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武汉和广州沦陷这段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共同抗日关系比较正常。1939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原则通过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后,国民党公然反共,制造摩擦。到日本投降止,国民党掀起三次反共高潮。第一次,主要是1940年春,蒋介石命令第九十七军朱怀冰部袭击驻太行山的八路军总司令部;第二次,主要是1941年1月,蒋介石命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突袭新四军,造成皖南事变;第三次,就是本文所述的1943年6月至7月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闪击陕甘宁边区未逞。
周恩来评第三次反共高潮
关于第三次反共高潮,1945年4月周恩来在中共七大发言中说:“那个时候正遇上共产国际解散,蒋介石以为我们党内会有争论,于是就投这个机,来了一个取消中国共产党,而且还来了一个包围边区,打我们的心脏。第一次反共高潮打华北,第二次反共高潮打华中,第三次反共高潮打西北。我们揭露了他,全国人民都同情我们。在国际舆论上,不管苏联也好,英美也好,都反对中国的内战。所以就把蒋介石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压下去了。”《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页。
1943年6月18日“反共悍将”胡宗南60万军队准备“闪击延安”,胡宗南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是个“反共悍将”。
胡宗南(1896~1962)别名琴斋,字寿山,曾化名秦东昌,汉族,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一期生,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