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19日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去世

2022-08-31 12:32:51 字体:【普通 超大 简体 繁體 本文共计849个字符,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导读1962年5月19日,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去世。梅贻琦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与周恩来交往甚密。1908年梅贻琦入保定高等学堂,“...

  1962年5月19日,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去世。

1962年5月19日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去世

  梅贻琦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为梅曾臣长子,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与周恩来交往甚密。1908年梅贻琦入保定高等学堂,“庚子赔款”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于1916年担任清华大学任教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931年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暂时以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身份主持校务。1937年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翌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北平筹备复校,继续担任校长,直到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前夕。1953年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在美文化事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奉召返台,在台湾新竹将清华大学复校,并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1958年7月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1959年兼任中华民国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副主席。 在他任校长的17年里,清华大学得到长足发展,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等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400多人。

  梅贻琦晚年居住在美国和台湾,梅贻琦于1955年由美去台湾,用清华基金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后扩展为新竹清华大学)。1960年5月患病入台大医院疗养。1961年2月奉准辞教育部长,仍兼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2月当选中研院院士。1962年5月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62年5月19日病逝于台北。其夫人韩咏华,应周总理之邀,1977年由美国回到北京定居。

  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叶公超用“慢、稳、刚”三个字形容他。“身教重於言教”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名言身为世人推崇。梅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