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62年9月21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回到苏联。1962年9月21日,凯旋归来的英雄已经年老而衰弱,手里挥舞的是指挥棒,而不是武器。在阔别苏联48年之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重返故土,苏联政府已邀请他在莫斯科指挥两场...
![1962年9月21日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回到苏联](https://www.gecib.com/d/file/202209/202209011223ijub0zdmkgg.jpg)
1962年9月21日,凯旋归来的英雄已经年老而衰弱,手里挥舞的是指挥棒,而不是武器。在阔别苏联48年之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重返故土,苏联政府已邀请他在莫斯科指挥两场音乐会。他将指挥《奥菲厄斯》芭蕾组舞节目的第二部分。第一个乐章是《春天的风情》。斯特拉文斯基分别在1947年和1913年发表了这两篇乐曲。
斯特拉文斯基(1882.06.17-1971.04.06)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鲍姆,1910年因创作芭蕾舞剧《火鸟》的音乐而一举成名,1914年移居瑞士,1940年移居美国,并于1945年加入美国籍。他在音乐中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概念,其中涉及不断变化的节奏、节拍上的不平衡、卓绝的独辟蹊径的配器法、以及极不协合的和弦,其对二十世纪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主要作品有:
1908年,《降E大调交响曲》、声乐套曲《牧神和牧羊女》
1910年,芭蕾舞剧《火鸟》
1911年,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
1913年,芭蕾舞剧《青春祭》,此剧标志着音乐现代主义的开端。
1918年,音乐剧《士兵的故事》
1924年,《钢琴与管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
音乐清唱剧《俄狄浦斯王》1928年,芭蕾舞剧《缪司的指挥者阿波罗》
1030年,康塔塔《诗篇交响曲》
1931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938年,《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
1940年,《C调交响曲》
1945年,《三乐章交响曲》
1958年,《哀歌》
1959年,《乐章》
1964年,管弦乐《变奏曲》
1966年,《安魂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