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牛津词典2016年度国际热词:“后真相”

2022-09-02 15:52:57 字体:【普通 超大 简体 繁體 本文共计1301个字符,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导读2016年11月22日(农历2016年10月23日),牛津词典2016年度国际热词:“后真相”。牛津字典2016年11月22日宣布,“后真相”(post-truth)是其年度词。牛津字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

  2016年11月22日(农历2016年10月23日),牛津词典2016年度国际热词:“后真相”。

  牛津字典2016年11月22日宣布,“后真相”(post-truth)是其年度词。

  牛津字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词典编辑表示,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之下,“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急遽上升2000%。

  2016年11月22日 牛津词典2016年度国际热词:“后真相”

  资料图:“后真相”(post-truth)

  牛津词典日前公布“2016年度英文词汇”为“后真相”(Post-truth),意指“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

  “后真相”的初始含义是指“当真相被披露后”。美国《国家》杂志1992年在一篇针对海湾战争的文章中使用该词,并赋予“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义,此后这一含义成为主流。

  比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今年8月发表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威廉·戴维斯题为《后真相政治时代》的文章,认为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中,事实从来被认为占有神圣位置。每当民主跑偏,当选民被人操纵或者政客欺诈,民众都会诉诸事实。但在今天的社会,事实似乎渐渐失去主导社会共识的力量,这种非常普遍的感觉让人认为社会已经进入“后真相”的政治时代。

  根据牛津词典,“后真相”以往并不常用,2016年使用频度增长2000%。牛津词典评选年度词是“为了在语言方面反映过去的一年”,牛津词典总裁卡斯帕·格拉思沃尔说,当过去的一年被极具争议性的政治和社会争论主导,“后真相”获选2016年度热词并不意外。英国的“脱欧”公投以及出乎大多主流媒体预料的美国大选结果,都是“后真相”新含义的体现。据统计,这个词在这两次事件后使用量激增,在欧美国家成为流行词。

【牛津词典候选热词】

  除了年度词“后真相”,牛津词典认为2016年使用激增的词汇还有这些:

  ——adulting:成年人的行事方式

  ——alt-right:另类右翼运动,特指一些思想极端保守的团体

  ——Brexiteer:英国脱欧支持者

  ——chatbot:聊天机器人,特指网络上的自动聊天程序

  ——coulrophobia:小丑恐惧症

  ——glass cliff:玻璃悬崖,由“玻璃屋顶”衍生而来,指女性或特定群体在上升到领导地位时处于的危险境地

  ——Woke:叫醒,特指对社会不公正大声疾呼

  【牛津词典以往的年度词】

  2015·emoji:流着泪的喜悦表情

  2014·Vape:抽电子烟

  2013·selfie:用智能手机自拍

  2012·omnishambles:一团糟

  2011·squeezed middle:被挤压的中间部分,形容生活艰辛的中产阶级。

  2010·big society:大社会,英国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在竞选中首次提出,主张给民众和地方政府更多权力

  2009·unfriend:删除好友,是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中常用词语

  2008·hypermiling:超级惜油,意为有车族对汽车进行改良或改进驾车技巧以使汽车在消耗一加仑汽油时行驶的里程数达到最大。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