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李白)

2024-02-20 22:47:55 字体:简体 繁體
  本文目录:
  5、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李白) 的作者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

  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

  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拼音:

  wǒ wén yǐn jìng sì,shān shuǐ duō qí zōng。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

  yán zhǒng lǎng gōng jú,mén shēn bēi dù sōng。

  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dào rén zhì měng hǔ,zhèn xī hái gū fēng。

  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

  tā rì nán líng xià,xiāng qī gǔ kǒu féng。

  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翻译:

  我听说南陵有座隐静的寺庙,那里的山水别具一格。在那里,有奇妙的景点。

  岩石上种植着朗公橘树,寺庙的门深深地嵌在松树之间。

  寺庙的主持制服了一只猛虎,敲响佛教的钟声后,他回到了孤峰之巅。

  我们将来在南陵相见,和他一起到山谷口相逢。


  赏析:

  这首诗以李白特有的豪放和浪漫的风格表现了他对隐静寺和禅宗的向往之情。诗中的描绘细腻而生动,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文字,展现出寺庙的自然美和禅修之所的宁静。首句就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南陵隐静寺的听闻,展示了对这个地方神秘与奇妙的向往。随后,通过描述寺庙的景点和景物,如岩石上的朗公橘和深嵌在松树中的门,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宁静而独特的场景。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对通禅师的敬重和将来再次相见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景色和氛围,同时流露出作者对禅修的向往和对通禅师的敬佩之情。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对寺庙禅修环境的描绘,李白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沉思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向往。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给人带来身心的宁静和愉悦。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