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李白)

2024-02-20 22:53:57 字体:简体 繁體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途中所创作的诗篇。此诗及其小序描述了作者与朋友张谓等人游沔州城南莲花湖的经过与感受,并交代了为莲花湖改名的因由。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内涵深广,格调高阔,显示出诗人傲岸的个性。

  本文目录:
  5、泛沔州城南郎官湖(李白) 的作者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拼音:

  zhāng gōng duō yì xìng,gòng fàn miǎn chéng yú。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dāng shí qiū yuè hǎo,bù jiǎn wǔ chāng dū。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sì zuò zuì qīng guāng,wèi huān gǔ lái wú。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láng guān ài cǐ shuǐ,yīn hào láng guān hú。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fēng liú ruò wèi jiǎn,míng yǔ cǐ shān jù。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翻译:

  张公多有飘逸之兴致,我们一起共泛舟于沔城边。

  时值秋季夜空阴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逊色。

  座中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辉中,一意为欢为自古以来所无。

  郎官喜爱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

  诸君风流倜傥一如当年,英名将与大别山同存。


  赏析: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诗五韵,共两百零七字。诗序互相补充,叙述简畅秀洁。开始,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叙述为郎官湖命名的经过;最后以赞作结。

  此诗首二句“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说他有逸兴,是作者对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赞美。这两句交代与朋友们游湖之事。“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先表现湖光山色不亚于武昌,再说明良辰美景,兴致颇好。“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说明为湖命名因由。据说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后,声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为著名的“汉阳十景”之一。“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是这首诗中比较令人心动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湖名垂史的愿望。写湖也是写人,显示了诗人自信和豁达。

  南湖是无名的小湖,地方不过一城之隅,没有雕砌的楼台,但有天生的水月。而此时此刻,凉秋午后,月光如练,水天一色。天月水月,与人相随,光彻明媚,可入怀抱。故人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今夕何夕。诗人不禁觉得这里的月色极其美妙,兴味无穷:”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虽在流放途中,兴致亦未稍减。

  可是,南湖年年秋月,多少贤豪身历佳景,只因湖小而无名,无所称道。而第一个爱上南湖的,是尚书郎张谓,此便超越了古人。此湖,就应叫”郎官湖“。无名即有名,而首先引为知言的,是文士辅翼、岑静,两个无名无位的小人物,正说明论是确论,笔是妙笔。

  全诗”文小指大“,赞颂的不移的友情,标举了自然的奇美,也是一曲无名者之歌。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2832712290@qq.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